7月12日,在郑州航空港区冯堂办事处冯堂第一、第二小学的校园里,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音乐学院师生志愿者与近百名小学生依依惜别。随着返校车辆的缓缓驶离,2025年“大地飞歌”志愿服务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画上句号,为期15天的爱心支教活动落下帷幕。这是支教团队连续第六年深入乡村,为留守儿童播撒美育种子,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从艺术传播到扎根的转变之路
2019年12月,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积极响应国家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号召,启动“‘大地飞歌’——用音乐助力乡村振兴”项目,旨在为美育资源匮乏的乡村小学提供长期精准帮扶,让音乐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精神养分。
经过6年的发展,“大地飞歌”志愿服务项目已从最初在新乡市平原新区韩董庄镇府庄小学的定期支教,扩展到覆盖新乡、焦作、郑州等多个地区的常态化支教和暑期集中培训服务。教学内容也从单一的音乐课程,发展为融合思想教育、传统文化、安全教育等多维度的综合美育体系。
截至目前,项目累计服务时长近1000课时,惠及学生7000余人次,培育8支乡村小学舞蹈队、合唱队,编排节目近60个,真正实现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美育”的初心。
由多维课程塑造的特色之路
在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下,2025年的暑期“大地飞歌”志愿服务项目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30余名经过严格选拔的师生志愿者为冯堂第一小学、第二小学的孩子们量身打造了“音乐+”特色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上,通过“音乐+思政”模式,通过讲述红色故事、吟诵古诗词、教唱红色歌曲等,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让小学生深入了解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故事,增强爱国意识;通过“音乐+安全”模式,将国防安全、防溺水、反霸凌、防诈骗、交通安全、居家安全等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童谣教给孩子们;通过“音乐+传承”模式,利用视频和现场演示,帮助小学生了解黄河号子,沉浸式感受黄河文化的精神底蕴,增强文化自信。
今年,志愿者精心设计的“国防军旅梦”主题升旗仪式、“歌声里的中国”红色歌曲传唱等环节,让孩子们在艺术熏陶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在乡村舞台绽放的成长之路
每年暑期培训结束后,项目组都会组织孩子们将学习成果搬上乡村舞台。这些以红色文化、时代赞歌为主题的演出,既展示了教学成果,也为乡村文化生活增添了亮色。
7月11日,在冯堂第二小学的舞台上,孩子们将所学所练搬上舞台,用稚嫩却真挚的歌声演绎大好河山的磅礴气势,用欢快的舞步展现无拘无束的童年时光,用深情的朗诵诉说奔涌不息的赤子情怀。
6年来,“大地飞歌”志愿服务项目先后获团省委“活力杯”大赛二等奖、河南省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三等奖,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和河南省高校第二批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今后,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将继续深化项目内涵,创新服务形式,让“大地飞歌”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为新时代美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不断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