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文化与传播学院“文脉镶豫”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前往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开展具有创新性的实地调研活动。该活动旨在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资源,探寻青年文化传承与教育的新途径,为黄河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是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两长两河”(长城、长征、黄河、大运河)体系中最具现代转化潜力的文化地标。它既承载着“炎黄血脉”的民族认同感,又见证了“悬河治理”的生态智慧,彰显出深厚的黄河文明底蕴。
活动伊始,团队在炎黄二帝塑像前开展“传承者对话”。我们邀请景区老讲解员讲述炎黄文化与中原文明的渊源,队员们则结合课本知识提问互动,“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原文化如何影响中华文明”等问题的探讨,让在场游客也加入讨论。团队成员张浩源手持录音笔认真记录:“这些口述历史比课本更鲜活,是宣讲最生动的素材。”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深入探究炎黄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核心。随后,团队成员分别前往五龙峰、大禹遗迹等地,在炎黄二帝塑像前,团队开展了“历史现场研学”。我们对照《史记》中关于炎黄二帝的记载,结合讲解员对塑像纹饰、姿态的解读,梳理出“团结统一”“开拓创新”等与中原精神一脉相承的内核。队员们还特意记录下不同年龄段游客的观后感,有老人提及“寻根问祖”的情结,有青年感叹“文化自信”的力量,这些鲜活的反馈成了宣讲中最动人的案例。
在参访过程中,团队成员王全滋秉持“文化探寻者”的精神,专注聆听讲解,适时进行影像记录,并就文化内涵与讲解员展开深入探讨。从古建筑的精巧结构到历史文物的珍贵价值,从民间传说的文化意义到黄河生态的保护与发展,每一处景点和细节都引发了成员的浓厚兴趣和深入思考。
“此次参访学习让我对黄河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往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如今亲身经历,才真切体会到其博大精深。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团队成员张佳玮说道。
本次实地调研活动取得了如下成果:一方面,收集了大量关于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文化遗产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构建完善的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在实践中验证了部分教育实践模式的可行性,探索了“他塑”与“自塑”相融合的教育实践路径。参与学生均表示,通过近距离接触黄河文化,深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更加明确了自身作为青年一代在文化传承中的责任与使命。
未来,团队将以此次实践学习为契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积极探索创新传承方式,为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的建设以及黄河文化的弘扬与传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王全滋/ 撰稿 原艳玲/审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