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程:文化传承润心田 代际交融谱新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发扬志愿服务精神,2025年7月8日,在教育科学学院团总支书记杨晶晶的带领下,“银龄童梦共成长 心育行动进社区”社会实践团走进惠济区天河社区,开展文化传承志愿服务活动。
这是继嵩山社区、康桥华城社区之后,实践团第三次深入社区,通过组织志愿者与社区老人共同探寻沿黄农耕文明、感受传统手工艺、聆听治黄故事,让古老黄河文明在代际对话中焕发新生,实现文化传承与精神慰藉的双向赋能。

活动伊始,社区老教师侯老师以“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关键词为引,带领志愿者们沉浸式体验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
过去:农耕记忆里的黄河故事
侯老师生动地讲述小麦、大豆等沿黄农作物的种植故事,志愿者们触摸着农耕的器具,感受农耕文明与母亲河的共生关系。“黄河九曲十八弯,弯弯都有故事传。”治黄往事和民间传说,让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黄河精神中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文化内核。

现在: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
在非遗文化展示区,剪纸、泥塑等传统手工艺品令志愿者们驻足赞叹。卡通图案的剪纸、展现社区其乐融融画面的泥塑作品等,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思想碰撞出奇妙火花,每一件物品都凝结着黄河流域人民的智慧与审美。

未来:寄语青年担当
站在社区文化长廊里,侯老师介绍着郑州市的发展变化:“三十年前,这里的最高建筑还是二七塔;而现在,大玉米已经成为了新地标。”她转身凝视着志愿者,目光中饱含期许:“城市的面貌在变,但黄河儿女的奋斗精神永不变,未来在你们青年人手中。”

传承:谆谆教诲润心田
侯老师向志愿者分享多年来从事教育行业的心得,她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向教科院的志愿者们提出殷切期望:“要爱一行,干一行,成一行,学无止境。”志愿者们纷纷点头,将这份沉甸甸的嘱托化作行动指南。

续写:文明薪火永相传
此次文化传承活动不仅让古老黄河文明在代际交流中焕发新生,更搭建起社区老人与青年学子之间沟通的桥梁。教育科学学院社会实践团将带着侯老师的殷切嘱托继续在“一老一小”的服务中践行教育使命,让文化传承的星火照亮更多社区。
